生產線搬係全球化之下的必然潮流, 佢唔搬D野又賣到貴貴囉
講返正題, 其實原產地呢個概念都好模糊.
首先, 除非有地方色彩或者係生物先有所謂意義上的原產地. 指的是某些物品必須是在當地文化下才能產生, 比如日本的和服. 清潮的旗袍. 又或者是生物黎, 好似生果, 花, 食物類, 等等.
咁, 和竿, 我覺得可以叫做有原產地. 但大量工業化的產品. 好似碳素魚竿咁, 係邊度做真係見唔到有何質的不同. 差別可能只是某地的QC做得比較好.
又以路亞為例, 如果是手作的路亞, 是特別為當地釣點製作的, 那麼產地一定是原產地.
但將其以大量生產方式製造, 以迎合世界各地的需求, 那麼就是不用再考慮原產地的問題.
香港鈎, 現在還有沒有人在香港做也成問題, 此項產品, 我也不會考慮其產地是否原產地.
我認為與其考慮原產地, 對消費者意義更大的應是: 優質產地
當有些產品有不同生產地時, 大家為何著眼於原產地的概念?
主要原因相信是認為在原型產出地的質素較有保證, QC做得好. 但這是近乎迷信. 因為諸君在購買時沒有得到實質QC的資訊.
所以除非買了, 用過, 作了比較, 否則不能就盲目相信原產地的招牌.
我認為不應就把非原產地的招牌看作是次等貨. 因為如果QC做得好, 價格又便宜, 是於我們有益的.
但如果別的產地的貨品品質出了問題, 這件貨根本就不是我們想要買的東西了, 那就當然不買了.
作結, 看MADE IN??作為購物的的指標不是一個通行的方法, 大家還是用別的方法去測試品質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