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黑雲 於 2010-3-6 01:51 編輯
塘蝨
學名 Clarias fuscus
棲息深度 0 - 20 公尺
中文名 鬍子鯰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塘蝨魚科
科號科名 F152 Clariidae
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鬍鯰
模式種產地 China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土殺、本土土虱、塘虱魚
世界分布 台灣、中國、東南亞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
最大體長 2 m
棲息環境 河口、淡水
同種異名 Macropteronotus fus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英文俗名 Puntat; Walking catfish; Whitespotted freshwater catfish; Whitespotted clarias; Cat-fish;
Chinese cat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
體延長,頭部平斜,後部側扁;頭背及兩部具骨板。吻寬而短。前鼻孔為一根短管,後鼻孔則為裂縫狀。
上頜較突出。鬚四對,鼻鬚與頦鬚各一對,較短;上下頜鬚各一對,較長。體裸露無鱗,皮膚光滑,多黏液;
側線平直,沿體側中部而伸達尾基。背鰭基部長,僅具軟條55-63;臀鰭與背鰭同形,其軟條39-46,不與尾鰭相連;
胸鰭小,但具1根粗狀硬棘,其內緣呈鋸齒狀。體黃褐色或灰黑色,腹部灰白色;
有時體側另具10條由5-6個細小白點的縱紋。
棲所生態 :
棲息於河流、溝渠、湖沼與稻田等具泥質地之水體中。常群集於岸邊暗處或洞穴中,能長期間離水,
遷移能力強。為夜行的底層活動魚類,食性廣,不僅捕食小魚、蝦,也攝食腐敗的動植物碎屑。
雄魚會築巢與護幼之行為。 此魚眼小, 不喜光線, 夜間活動, 捕食小動物, 動作敏捷.
在大雨過後, 即出動覓食. 冬季在枯池中潛伏泥中冬眠.
塘虱是無魚鱗, 體形長, 前部分平扁, 後半部分兩側扁, 頭背灰黑色, 腹部較淡, 嘴扁而寬, 是生活在水下層的肉食性魚. 不喜歡合群,
只能零星地碰上. 在一般的池塘, 溝渠中, 塘虱的體形不大, 為數也不多, 但在大的水塘中, 塘虱則較多, 而且體型較大.
地理分布 :
產於中國大陸、東南亞、台灣等地區;但目前以養殖魚為主。
漁業利用 :
為養殖食用魚。本種通常以枸杞燉之,具食補作用。
以上部份資料轉貼自 :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2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