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釣行] 青山方里

[複製鏈接]
Barry001 發表於 16/10/2008 15: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IP:- 香港
<

評分

參與人數 6金幣 +251 收起 理由
ayassy + 30 只得呢d分都比埋條方利!!
wwhhhww + 21 極品方利
jasonywk + 50 條方利同你買、哈哈
大三巴 + 50 我好羨慕!!
最強幻象 + 50 極品...有錢都食悟到...
JL-Crazy + 50 方利...唔俾分唔得。

查看全部評分

魚民語錄
DriftsinkAngler :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真唔要得! 至於玩魚...一定要喪釣啦 。
kingston 發表於 16/10/2008 15: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哇~~~ 方里正呀!!!
魚民語錄
泥猛皇 : 有魚釣的地方,一帶熱鬧,冇魚釣的地方,死氣沈沈。
雅比 發表於 16/10/2008 15:19:06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撻沙??????
魚民語錄
o.k仔 : 喂!打粉吖!唔打粉D魚走喇。
雅比 發表於 16/10/2008 15: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乜...乜 "方里" 原來係魚名來架.....
死囉, 我越來越覺得自己識既少之又少
魚民語錄
samller : 魚啊魚,快嫁俾我隻米諾仔喇,佢等你等得好苦啊,你在何處~加洲鱸,我米諾仔空有威明。
終結者 發表於 16/10/2008 15:40:57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竟....竟....竟....然有方里...........
仲有咁多牙點仔........
魚民語錄
阿聰 : 南油靜夜思....無床無月光,艇前大冰箱,舉頭望油井,低頭嘔吐傷。
最強幻象 發表於 16/10/2008 15:41:38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粗鱗定幼鱗先... 廿年前食過條幼鱗真係正到...
魚民語錄
men : 老婆死慳死抵、老公爛釣爛洗。
rosic_yorkie 發表於 16/10/2008 15:45:47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我咁大個仔都未食過方里, 真係唔知有幾好味~~~
有冇師兄可以分享一下呢???
魚民語錄
阿聰 : 淫人妻女笑呵呵,食人流尾釣得多。
jimhim 發表於 16/10/2008 15:46:52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正!!!!!!!!!
方里!!!!!!
魚民語錄
zpm : 釣番幾粒鐘,今日疲勞盡放鬆。
lausiuwai 發表於 16/10/2008 15:47:15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乜方里可以釣到?用咩餌?
魚民語錄
lunatic : 釣不為魚,見海為樂。
kingston 發表於 16/10/2008 15:53:48 | 顯示全部樓層 IP:- 香港
噢..... 正寫應該係"方利"
轉自: http://www.88695.com/list.asp?ProdId=00589
介紹:[名稱]比目魚
    [地方名]大地魚
    [形態特徵]它的兩隻眼睛都長在頭的同一側,所以叫做比目魚。兩眼都長在左側的叫鮃,長在右側的叫鰈。比目魚身體扁平,平臥海底,向上一面突出,體色較深,兩眼長在這一邊;向下一面較平坦,體色較淺,口、胸鰭和膠鰭等都不對稱。背鰭向前生到頭頂,臀鰭也向前伸長與背鰭平行。
比目魚是平時生活側臥著。 朝上一面有眼睛有顔色,朝下一面無眼睛無顔色,並且朝上一面的顔色能隨著環境的顔色而變化。比目魚的這一特殊形態和顔色是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爲了保護自己、抵禦敵害所形成特殊變態。
  比目魚的變態始於仔魚期。它是海水魚中的一大類,包括有鮃科、鰈科、鰨科的魚類。鮃科中常見的有“牙鮃”、“斑鮃”、“花鮃”;鰈科中常見的有“高眼鰈”、“石鰈”、“木葉鰈”、“油鰈”;鰨科中常見的有“舌鰨”。
魚類學家告訴我們,比目魚這種奇異形狀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剛孵化出來的小比目魚的眼睛也是生在兩邊的,在它長到大約3釐米長的時候,眼睛就開始“搬家”,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漸漸地越過頭的上緣移到另一側,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比目魚的生活習性非常有趣,在水中遊動時不像其他魚類那樣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側向上,側著身子游泳。它常常平臥在海底,在身體上覆蓋上一層砂子,只露出兩隻眼睛以等待獵物、躲避捕食。這樣一來,兩隻眼睛在一側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當然這也是動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結果。
在我國古代,比目魚是象徵忠貞愛情的奇魚,古人留下了許多吟頌比目魚的佳句:“鳳凰雙棲魚比目”、“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等,清代著名戲劇家李漁曾著有一部描寫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的劇本,其名就叫《比目魚》。
其實古人對比目魚的認識是有誤的。《爾雅·釋地》中說:“東方有比目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吳都賦》中又說:“雙則比目,片則王餘。”(注曰:“比目魚,東海所出。王餘魚,其身半也。俗雲:越王鱠魚未盡,因而以其半棄于水中爲魚,遂無其一面,故曰王餘也。”)古人之所以稱其爲“比目魚”就是因其“狀如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故稱比目魚。”前面已經說了,比目魚確實是一側有眼,一側無眼的怪魚,但並非只有一隻眼,而是兩隻眼貼近在一邊,說它“兩片相合乃得行”更是大錯特錯了,兩條魚怎么能夠合攏到一起呢?不同類的比目魚的眼睛位置也不相同,鮃科的兩眼長在左側,鰈科和鰨科的兩眼卻長在右側。


  也許古人觀察到了這一差異,以常理而論,只一側有眼必然“生活不便”,故認定鮃和鰈(或鰨)必爲一雌一雄,它們親密地緊貼在一起,有眼的一側向外,結伴而行,所以才有了“兩片相合乃得行”之誤。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世上還真的有“兩片相合乃得行”的魚,不過那是産於廣西的一種叫“半邊魚”的淡水魚。半邊魚的身體一邊凸起有鱗,另一邊扁平無鱗且光滑。平時雌魚與雄魚總是廝守在一起,當遇上急流險灘時,它們便會將無鱗的一邊緊貼在一起,形同一體,同心協力地逆流而上,如果其中一條魚遊不動了,另一條魚也不會棄它而去,其景甚是感人,因此當地民謠中有“愛情要像半邊魚”的詞句。若是把這種魚稱爲“比目魚”,倒是顯得更貼切一些。
現在比目魚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不過各地對比目魚的稱呼有所不同,北方地區稱其爲“偏口魚”,廣東稱其鮮品爲“左口魚”,稱其幹製品爲“大地魚”,因其狀如鞋底,還有人叫它“鞋底魚”。近年,在餐飲行業中它還有一吉利喜慶的名字---“多寶魚”。多寶魚是大菱鮃的音譯,原産於歐洲大西洋東北部沿海。多寶魚是近年來繼龍蝦、斑類之後又一流行的海鮮,它的肉質鮮嫩,膠質豐富,骨少肉多,口感獨特,再加上價格適中,名字吉祥,所以倍受人們青睞。多寶魚的一般吃法是清蒸,因其身體扁平,所以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蒸熟,能保證其肉質鮮香細嫩。
大地魚是比目魚的幹製品,是粵菜中用得較廣的調輔料,煲湯、煲粥、制餡、調鹵水往往都要用到大地魚末來增加鮮香味。如廣東著名的小吃“上湯雲吞”,不僅在雲吞餡中要加入大地魚末,甚至連那上湯也是用大地魚、豬骨頭等熬出來的,如果沒有大地魚來提味,做出的上湯雲吞肯定不地道,
多寶魚屬比目魚類,這是海洋魚類的一個大家族,同類的食用魚還有七日鮮、尖利、龍脷、大地魚、撻沙、方利等等,其中以“七日鮮”和“方利”最爲名貴,它們很多都生長在鹹淡水域中,如果遇上“金邊方利”的話,就極有口福了。
魚民語錄
mx5 : 硬收幾手,咪比佢走,若然頂口,換細隻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魚民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聯繫魚樂網|FISHINGHK.com™  

GMT+8, 5/7/2025 11:14 , Processed in 0.224170 second(s), 8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7 Comsenz Inc.

System by FISHINGHK.com Since 2007-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